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王韧)10月9日,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论坛”在济南举办。与会学者共同探讨财政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袁红英在致辞中强调,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十四五”财税金融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政策协调问题有望成为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的创新突破口。从宏观层面来看,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从中观层面来看,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是引导社会资源流动向特定领域流动的有效途径,从微观层面来看,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政策工具的创新与应用,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必然选择。但多项调控政策的协同配合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机制构建,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既有理念观念层面的桎梏,也有传导机制不一的掣肘,政策的公平性和政策创新监管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总体而言,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展将有助于“十四五”时期我国财政金融制度改革的有效推进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充分研讨。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何德旭作了题为“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体制”的主旨报告。报告系统分析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论缘起、最新研究、争议与启示,并就如何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体制提出了对策建议。何德旭提出,在我国,现代金融体制是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制度保障,要重点从两方面着力:一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盈利能力,二是构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体制。现代金融体制具有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治理有效、功能完善、先进科学、安全高效等基本特征,意味着富有活力的金融机构、高效配置的金融市场、严格有序的金融监管、成熟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灵活协调的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层面上,现阶段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的五大任务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建设现代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现代开放型金融体系和建设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与会学者还从不同视角就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刻阐述。